——记“寻正求雅 构建雅美语文课堂”专题研讨活动
为了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对语文课堂的深度思考及研究,充分发挥联盟校和导师的引领示范辐射指导作用, 2020年12月15-16日无锡市新安实小“语文工作坊”暨“新星”联盟在新安实小开展“寻正求雅 构建雅美语文课堂”专题研讨活动,并特邀惠山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前来点评指导。本次活动由四节展示课、专家讲座和主题沙龙组成,可谓是内容丰富,各具精彩。
潘巧巧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她用优美的嗓音,把我们领到美丽的小兴安岭,开始了一场美好的旅行。利用结构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及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建构。多次走进文本,圈画关键词句,聚焦语文要素,实现了对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此外,潘老师还巧妙地设置了电子杂志的任务情境,助推学生深入文本,探寻景物的特点,以此感受小兴安岭春天的生机勃勃的特点。多处语言活动的设计,将美读串联课堂,借想象走出文本,用介绍延展课堂。
顾莎老师执教五年级的《父爱之舟》一课,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阅读方向,走进作者的梦中场景,在一个个细节中感悟父亲浓浓的爱。搭建情境支架,配乐美读,将学生推入父亲艰辛卖茧子的情境,充分感受父爱。搭建互文支架,补充作者的家庭情况,还原父亲当时的想法,走入父亲的内心,深化学生的情感认知:家境贫寒、平时节省到极致的父亲对加钱换房的心动不正是浓浓父爱的体现吗?搭建比较支架,通过庙会的热闹和吃凉粽子、热豆腐脑和凉粽子的比较分析,寻找和体悟深藏的父爱。环节的设计使课堂教学充满美感,学生更有兴趣地进入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语文要素慢慢融入心中。
随后,特邀嘉宾惠山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徐月老师结合两节课的教学,为我们带来了讲座《探寻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的恰当方式》。徐老师指出语文学习的目的是实现自动化读写,学会阅读,是为了更全面透彻深刻地理解文本。她结合充实的课例阐述,落实语文要素,应基于语文学习与理解融合,应基于学生情况给予学生助力,应基于文本特点与读法匹配。讲座贴近一线老师的需求,操作性强,干货满满。
朱蕾执教的是五年级的《长相思》一课。朱老师围绕词牌名展开,循循善诱,顺学而导。整个教学过程中,“读”始终贯穿,初读整体把握,默读理解词意,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层层递进,将学生一步步带进文本,感知情感,融入情境。在最后三次老师引读,配乐齐诵后,学生读出了文字背后纳兰性德那一颗思乡欲碎的心。
董梦焱老师执教二年级《狐狸分奶酪》一课。董梦焱老师的课堂富有童趣,以狐狸的简笔画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字词教学时,董老师指导细致到位,通过结合动作及“吃奶酪”的小游戏,让学生轻松愉悦掌握新知。把握文章时,董老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换位思考,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物特点,深入感知课文内容。
两节展示课后,在邹校长的带领下,语文工作坊成员进行了热烈研讨。探讨过程中,邹校长对上课老师的专业素养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结合本次的四堂精彩的课提出了一些思考:首先,巧搭问题支架,用具有思维力度和空间的大问题设计教学,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思维的火花,让课堂活跃起来。课堂不仅是对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感悟,搜寻文本的内容仅是起点。其次,在教学时,对文本的情感和判断,应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要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不仅要把学生代入文本,拉进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从而产生共鸣,更要引导他们成为评论者,站在文本之上分析和评价问题。
本次活动是语言工作坊的系列活动之一,通过前期对“雅美课堂”的要素探讨,老师们明确了课堂教学要追求的方向,对构建雅美语文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这一次的课堂教学,执教老师们能把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融入教学设计,贯彻到课堂实践之中,在“寻正求雅,构建雅美语文课堂”的道路上踏出了探索实践的脚步。相信,在导师的引领点拨下,老师们的思考实践中,新安实小的语文课文课堂会走出一道属于自己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