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语文工作坊2021年1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时值二0二一年初,寒潮骤降,新安实小的课堂里却暖意融融,1月5日和6日,“语文工作坊”专题研讨活动又开始了!这次担任课堂教学展示的四位青年教师选择了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单元,对新版部编教材进行了一次具有新小底色的个性解读与示范。
1月5日的活动由张亚薇老师执教四年级的《古诗三首》拉开序幕。张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清晰的把握,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对诗句的含义有了整体的把握,接下来又将《出塞》与《凉州词》两首诗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品味两首诗中的不同战士形象。张老师创设情境,将战士守卫边关的情景娓娓道来,让学生代入战士及其亲属的角色,在师生对话中,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诗中的世界,一步步深入战士的内心,真正读懂了那传承千年、绵延万里的爱国情怀。张老师的课,诗与画交织,情与境相融,学与思互促,让学生的心灵跨域时空,与诗人进行了一场心与心的对话。
张婷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的《项链》。张老师的课堂富有趣味,抓住了一年级孩子的性格特点,创设了充满趣味的情境,以充满童趣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如沙滩拾贝一般津津有味地将知识收入囊中。张老师的生字教学步步为营,生字的出示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始终有一条线牵引孩子识记生字、读懂生字,由词到句,从文本走进生活,渗透方法教学,把语文和孩子的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此外,张老师还特别注重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孩子接下来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月6日的课堂教学展示交给了二年级的两位青年教师。庄卫平老师执教《风娃娃》一文,她紧扣课后习题“讲故事”的要求,先解决了重点字词,再教授学生讲故事的方法:要有声有色并且读熟练才能讲得出,最后从讲课内的故事拓展到课外的训练。整堂课可谓是思路清晰,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张倩老师选择了《狐假虎威》一文进行执教。本课对于狐狸和老虎的情态描写,生动传神,十分逼真。这是教学时需把握的重难点。张老师也关注到了这一点,她以大方的教态,耐心的引导,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使课堂书声琅琅,有情有趣,有滋有味。
课后,工作坊导师沈校长先对几节课作出了有针对性的点评。再由几节课为例,谈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给在座的各位学员指明了方向,描绘了美好的蓝图。她指出现在的学生常常浅尝辄止,思维深度不够,而我们教者就需要引领学生去读懂文章,更要引领他们读懂语言背后的深意,将他们的思维引向更深处。她强调语文教学要把握方向,掌握方法,深度研读,咬文嚼字,才能有效落实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走进语文殿堂。
最后,导师邹校长作总结发言。她以一位特级的教师所开展的语文活动为例,告诉我们阅读、活动、练笔是语文课的常态。并高屋建瓴地指出我们教者要有“大语文观”,不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把孩子引向生活,去锻炼他们的语文能力。邹校长有高度、有深度的话语,再一次给我们明确了教学的方向,给予了我们行动的力量。
课堂是素质教育和教学研究的第一现场,是教师教育生命成长和实现理想的最佳空间。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关注是学校落实行动研究,体现专业引领,推动教师成长的有力措施。新安实小语文工作坊的老师们踊跃参与每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在实践中反思,在交流中碰撞,在学习中收获,在收获中提升。
通过本次活动,学员们对如何进行语文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相信在导师的引领下,他们会用学识之水涵养自我,在教学的田野上辛勤耕耘,他们会与成长和梦想不期而遇,会在语文教学之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