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以课堂为载体,探求在课堂上培育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路径、新举措,促进跨区域教育互动,携手教师共同发展,2021年5月14日(周五)在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举办淮安市淮文外国语学校、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关注要素 雅美与共”联合教研暨名师工作室活动。此次活动分三个会场进行。
第一个会场是语文会场。
我校许靖老师首先带来的是一堂精彩纷呈的四年级实践活动课《新安印象》。她紧扣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学脉络清晰,以“新安一日小导游”为主情境,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从实地考察、收集资料、绘制路线、成果展示,无不渗透“以生为本”、“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等课程基本理念。许老师创设情境,多次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在了解新安有特色的的景点的基础上根据参观对象的不同,确定本次游览的主题。明确目标后,许老师结合第五单元游记课文的习作方法,让学生考虑时间、路程是否合理等因素,根据游览顺序绘制游览路线图。学生在多次小组交流展示活动中,知道了如何制定一日旅游攻略,体验了团结合作的乐趣,激发了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加深了对新安的了解,也增强了对新安的情感。
来自淮文外国语学校的王健老师执教了《杨氏之子》一课。《杨氏之子》一课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课的思维点是杨氏之子应对客人逗引时的反应,体现了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王老师准确地把控问题的思考方向,以问题“哪里看出杨氏子甚聪慧”为抓手,步步为营,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厘清课文思路,感受杨氏之子的反应敏捷。抓住“未闻”两个字,细细品赏,咬文嚼字,让学生知道杨氏之子采取的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显示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智慧。有时受到戏弄并不一定要恶言相向,婉转的反驳语言一样有力,让学生在文言文中领略先人的智慧,学习先人的思维品质。
爱在左,智慧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此次教研活动,激荡起每一位老师的思想火花,让老师们拥有更多交流共享的空间,为老师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方法论,实现了专业引领、互助成长的目的。
第二个会场是数学会场。
来自淮文外国语学校的罗君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下册的《认识面积》一课,罗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教学活动,二年级的孩子听得也是津津有味、饶有兴趣。本节课刚开始,罗老师先给学生建立起“面”的表象,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罗老师通过对若干个大小区别明显的物体的面进行对比,给学生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面的大小上来。接着罗老师通过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感受物体面的存在等活动,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初步建立“面”的概念。在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后教师引入面积概念,让学生领悟概念的内涵,拓展概念的外延。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罗老师总结出“观察法”、“重叠法”和“数方格法”三种比较物体面积大小的方法,很好地诠释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让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的方法变得更加通俗易懂。
我校蒋淼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下册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张弛有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蒋老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知识的形成。课的开始,蒋老师通过让学生回顾小数加减法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原理,唤醒学生的旧知,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再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转化的策略,感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由学生自己总结算法。这节课,蒋老师不仅关注学生对算法的掌握,更关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真正做到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第三个会场是英语会场。
首先亮相的是淮文外国语学校的谷秀丽老师,她执教的是4B Unit7《What's the matter?》Storytime板块。她教态优美,富有亲和力,设计巧妙,环环相扣。谷老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去读、去练、去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谷老师十分注重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学会帮助他人。
第二节课是我校金旻老师执教5B Unit7 《Chinese festivals》 Grammartime&Funtime板块,作为一名第二年的新老师,这节课极具挑战性。金老师课前准备充分,课件制作精美。上课伊始,金老师就通过游戏轻松导入,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整节课板块清晰,由浅入深,新旧知识衔接自然并紧扣本节课的主题festivals,适当拓展延伸,从课内走向课外,切实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后,老师们就课堂教学各抒己见,评议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课堂展示结束后,由淮安市淮文外国语学校徐崇明校长带来了题为《做一个有情怀的教育人》的专题讲座。徐校长指出:教育情怀是教育者对教育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达到的一种心灵境界,教育情怀就是给我们提供不竭动力的源泉。徐校长结合自己的经历从“做一个有情怀的管理者”、“做一个有情怀的老师”、“做一个有情怀的自己”三个方面展开讲座。徐校长认为,教育是良知工程,把学生当作心灵上的天使,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和无私爱心的体现。讲座结束后,朱校长对此次活动作出总结。
所行至此,所遇皆师,以研促教,携手共进。此次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校际间的教研合作与交流,实现了教育教学上的资源共享,管理上的互相借鉴,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