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教导处作业专项督查制度
一、指导思想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更是我区加快教育内涵提质,全面提升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推动“双减”政策平稳落地,科学、合理布置课后作业,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作业专项督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教导主任
成 员:各学科分管教导、年级组长
三、管理网络
按照“分级负责,守土有责”的要求,实行作业专项督查工作责任制,明确教导处主任为“作业专项督查”工作第一负责人,层层落实责任, “作业专项督查”工作由教导处具体负责。
教导处作业专项督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蹲点在各年级组,督促年级组、学科组、备课组进行作业统筹与管理,随时关注定点年级的作业布置与作业评改情况,随时检查、反馈,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四、具体要求:
1.每周教学前检查“周作业布置计划表”,每周教学后结合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及时更正。“周作业布置计划表”进行存档,并用于以后的循环使用,助力教学。在作业督查中更注重反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问题。
(1)作业布置的总要求:
作业布置要做到既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又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重点做到以下五个突出:
一是精编练习,突出典型性。作业布置应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选择,保证基础性和时效性,减少机械重复的练习。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可以举一反三的、具有触类旁通效果的典型习题,让学生做了之后可以将知识迁移为能力。
二是形式多样,突出趣味性。要根据学科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探索多样式的作业。除书面作业外,适当地增加一些口头、社会实践等形式的作业,以锻炼学生的能力。要力求做到作业的趣味性与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相统一。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也不得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三是因材施教,突出针对性。每个教学班各有特点,而每个班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学生,所以,作业的布置应体现针对性。在教材提供的习题的基础上,倡导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自行编制符合学生特点的作业。同时也倡导教师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内容,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以发展。
四是适时适量,突出减负性。根据有关规定,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到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在部分学科创新实行“奖励制度”“免写制度”,激发学生高质量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延时服务等时间,使小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减负增效。
(2)学生作业书写的总要求
一、二、三年级学生一般用铅笔书写作业;三年级开始语文习字册用从钢笔、水笔等书写,五年级开始作业可逐步开始用钢笔、水笔等书写。教师应该根据学科作业的特点规定相应的书写格式(备课组统一),作业书写应该强调格式规范,书写整洁,作业本干净。
2.在作业专项督查中不但关注作业的布置情况,同时关注作业的批改情况。
作业批改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效果的主要渠道,也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重点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收发、批改作业及时,做到当天反馈作业并订正。教师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不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2)批改作业后要及时讲评、辅导,纠正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面批与讲评。面批时要帮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耐心辅导其明白正确的解答方法。建议设立错题档案,以便及时记录和反思。
(3) 对学生作业的评定要客观公正,统一标准。一律用红笔批改。批改认真细致,每题一批,防止错批、漏批。批改符号清楚明白,并要求学生及时订正。教师批改要求工整规范,为学生起示范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认真检查作业、自行修改的好习惯。
(4)评价以等第评价为主,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英语等第统一用A、B、C、D表示,低年级可用星级制,增强作业评价的激励性。
3.采用定时检查、随时抽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督查。
(1)定时检查:每月一次,由教务处组织,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参与,对全校各年级、各学科作业的实施情况作全面的检查。
固定每月教学常规月考核,其中“作业”一项检查老师的作业设计、布置与评改情况,并进行统计与量化,评价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推动教师精选作业、精批作业、精讲作业,让作业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真正发挥作用,真正减轻学生国中的课业负担。
(2)随时检查:根据需要,由教务处组织蹲点管理人员、教研组长等对某个年级、某门学科或某位教师任教的部分学生作业进行检查;同时结合“单周行政课堂调研”进行随机的抽查。
4.管理人员发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在作业布置或评改中举措得当、富有成效的典型事例,如颁发“作业免做卡”、“作业选做卡”、“作业升级卡”“优秀作业兑换卡”等,激发了学生作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及时进行经验分享并加以推广。
5.引导学科组、备课组加强作业设计、命题研究方面的专项研讨论,以助力教学,提质增效。
6.每学期期末开展一次作业展评活动和问卷调查活动,引导教师重视作业设计之类,规范教师布置作业的行为。
7.与校家委会成员沟通,选取人员组成“家长学校作业专项管理小组”,“作业专项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听取家长的意见,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反馈并整改。
8.教导处把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中获得的信息要分析总结,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向有关课任教师反馈检查结果,对突出的共性问题在教研活动中进行讨论与修正。在每学期末,教务处组织教师对作业设计、布置和批改进行个人小结自评、组内交流互评。学校把作业的检查评比结果作为对教师教学“六认真”和年终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对严重违反作业布置要求的老师做出相应的处理。
| ( 沪ICP备202002619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6335号 )
GMT+8, 2024-5-8 15:5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50 queries , Gzip On.